第640章 第二步:拉仇恨_重生:我的80年代
笔趣阁 > 重生:我的80年代 > 第640章 第二步:拉仇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40章 第二步:拉仇恨

  下午,又有一名富豪登门,而正是这位富豪,使得太古银行高层集体惊动、出面。此人是港城的珠宝业大亨,郑裕童。

  其所拥有的“新世界发展公司”,在太古银行的储蓄存款高达6.8亿港币。

  郑裕童此行的目的与众多华人富豪一致:尽数提取在太古银行的存款。

  态度坚决!

  任凭太古银行的高层如何做工作都没用。

  这晚,快到凌晨时分太古银行七层高的大楼里仍然灯火通明,三楼的行政会议室里,一场会议持续了整整五个小时。

  由“昆兰”引发的针对于他们银行的信任危机,比想象中还要严重。

  总觉得哪里不对。

  但考虑到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,同时并未听到任何其他的风吹草动,又讨论不出个所以然。

  扛吧!

  银行董事会决定:临时提高存款利率。

  银行的大头储蓄终究来自于积少成多的民众,只要稳住他们,便能稳住基本盘。而这些小民,给他们一点蝇头小利足以打发。

  ――

  时间退回至傍晚时分。

  太平山,波佬道31号庄园。

  火红的霞光透过主楼一层的巨大落地窗,洒落在客厅的欧式沙发和波斯地毯上。

  李建昆独自坐在长条位的沙发上,富贵兄弟像木桩戳在沙发两侧,旁边稍短的双人位沙发上,坐着一瘦一胖两个男人。

  瘦子双手呈过来一份信纸稿件,“您过目。”

  这家伙是个熟人,当初曾与李建昆他们一起去元朗调查鸿康集团的牛仔裤工厂,后面撰写了一篇情绪值拉满、令人捶胸顿足的报道,效果甚好。

  刚才将他俩带过来,并准备留在这里吃晚饭,此时在二楼对几名女眷表示关怀的柳婧妍,对他的评价是:要钱不要命。

  他旁边那胖子也是个不怕事儿的。此人是港城一家华资报纸《百姓》的主编,名叫徐良民。

  名为《百姓》,这份报纸还真的深受港城普通老百姓喜爱,牢固的群众基础,使得它自1981年创立以来,短短两年时间,已跻身港城十大主流报纸之一。

  李建昆接过稿件笑着说:“蒋记者的文笔我是信服的。”

  “嘿嘿,还成还成。”

  李建昆一字不漏将洋洋洒洒的八百字稿件全部看完,非常满意――人家的才华咱比不过,那必须得佩服。

  这篇稿子过一遍后,但凡有那么点民族情节的人,只怕都会忍不住朝标题那俩大字上啐一口。

  “徐主编,拜托了。”

  李建昆将稿件递给徐良民,后者笑着摆手,义正言辞道:“应该的,别说李生大气,即使站在身为炎黄子孙这一点上讲,这段历史也不应该让它埋没。”

  “讲的好!”

  翌日清晨,新鲜出炉的《百姓》,通过邮递员、售报厅和卖报郎等各种渠道,走进港城的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手中。

  家住清水湾,丰盛街上的刘德愿,人送号外“牛佬”,一辈子与牛打交道,继承祖业在街上有家潮汕牛肉馆。

  朝阳初升时,牛佬已将早起去菜场采购的食材送进厨房,帮工们在处理,他沏了壶故乡的“沿溪山白毛尖”,落座在餐厅内的一张空桌上,拿起今早送来的报纸。

  嗯?

  “我大潮汕的事?”

  《百姓》报今天的头版,吸引住牛佬的注意,当他饶有兴致往下看时,却是越看越气愤,手中布满茶垢的紫砂壶,竟被他攥得发出细微声响,险些没捏碎。

  “岂有此理,拿我潮汕男儿不当人,当猪卖!”

  “天杀的英鬼子,害死了我多少乡亲啊!”

  牛佬破口大骂,脸涨得通红,这段历史他是真不晓得,这么多年竟然也从未听闻,似乎暗中有只大手在刻意遮掩。但报纸上有理有据,连那可恶家族曾在他的故土上发行过的钱币――七兑票,都写得清清楚楚,不可能信口雌黄。

  “家铲,我还在他们家存了钱!”

  “我TM的简直无颜面对先祖!”

  骂到这里,牛佬愤然起身,与厨房交代一声后,颠着自己快散架的小铃木,急赶急要去办一件事。

  他现在虽然很想打人,但理智又让他明白,他无力抗衡那家族,他能做的便是:一毛钱都不给他们赚!

  牛佬不仅自己去,一路碰见熟人后,还会卖力宣传,集结他们一起。

  众所周知,岭南一带宗族意识很强,不少人即使过港后,仍然扎堆住在一起。而且港城的绝大多数居民,又都是从岭南一带,比如潮汕地区迁徙过去的。

  “牛佬,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,我还买了他们的股票。”

  “艹,赶紧卖掉!人不能没点廉耻和骨气,能有多赚钱,咱不赚行吗?”

  整条丰盛街都在牛佬的带动下喧嚣起来,而这样的场景在港城许多地方同时在发生。

  老一辈港城人,其实多半一直心系着大陆和故土,他们并不健忘,只是许多舆论被控制,作为生活在基层的人,他们往往接收不到对于资本财阀不利的消息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19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1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